2000-2002- 網際網路泡沫化 (Dot-com bubble)
網際網路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科技及新興的網際網路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到達5132.52的最高點時到達頂峰。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股票市場看到了其市值在網際網路板塊及相關領域帶動下的快速增長。這一時期的標誌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終投資失敗的,通常被稱為「.COM」的網際網路公司。股價的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創造了一個溫床,使得這些企業摒棄了標準的商業模式,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注於如何增加市場佔有率。
網路經濟泡沫的崩潰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間,抹去了IT業界約5萬億美元的市值。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約有50%的網路公司活過了2004年,這反映了兩個事實:一是公共財富的毀滅不盡然會導致公司關閉,二是網路經濟的大部分參與者都只各佔國家經濟總體的小部分,整體可躲過金融市場風暴的衝擊。
不過失業的技術專家,如程式設計員,卻灌入了飽和的就業市場。在美國國際外包和最近允許增加技能簽證「客座工人」(近來大量IT業的國際受聘者為印度籍人士),使得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大學裡參與電腦資訊相關的學位課程的新生數出現明顯下降,失業者普遍重新回到學校成為會計師或律師。
2008-2009- 環球金融危機【金融海嘯】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7年至2012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英國稱其為信貸緊縮,是一場在2007年8月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2009年8月,台灣失業率再次增為6.13%,全國失業人數為67萬2千多人,繼續創歷史新高。
2009年於春節前夕發行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新台幣3600元。另外,年底前購買2000cc以下汽車和150cc以下機車,每輛可減徵貨物稅新台幣3萬元及4千元。
2010年1月,西班牙全國失業率高達19.3%,再續創30年來最高記錄,也是歐盟地區失業率最高的國家。
2010年2月5日受到歐元區債信危機影響下,全球爆發大股災,歐、美、亞洲股市均重挫大跌,葡萄牙、西班牙股市大跌逾5%,亞洲股市跌幅超過3%,台灣股市重挫324點。
2010年2月24日希臘發起全國性百萬人大罷工,以抗議歐盟及希臘政府因債信危機所進行的削減社會福利及緊縮政策,並且爆發嚴重警民衝突。同時德國、法國、英國的航空業及其它交通運輸業人員憂心未來就業權益受損下,也發動全面性的大罷工事件。
2011年至今- 歐債危機 (European sovereign-debt crisis)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簡稱歐債危機,是指自2009年年底以來,不少財政上相對保守的投資者對部份歐洲國家在主權債務危機方面所產生的憂慮,危機在2010年年初的時候一度陷入最嚴峻的局面。
連串經濟危機和動盪中,被指出現問題的歐元區國家包括希臘、愛爾蘭、西班牙和葡萄牙,而部份不屬於歐元區國家的歐盟成員國也牽涉其中。冰島雖然在2008年遭遇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危機,導致該國的國際銀行體系崩坍,但正因為冰島政府無力救助銀行脫險,主權債務危機對冰島帶來的影響反而較少。相反,針對那些為了出手救助銀行而導致主權債務急增的部份歐盟成員國而言,由於這些國家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特別是與德國之間在債券收益率差價和信貸違約掉期方面的差異愈來愈大,使得這些國家逐漸浮現信心危機。
2010年發生的債務危機,主要源自希臘急於援用鉅額融資來設法支付大量到期公債,以避免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有鑑於此,歐元區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在2010年5月2日同意向希臘提供總值1,100億歐元貸款,但條件是希臘需要厲行一系列的緊縮開支措施。繼希臘以後,愛爾蘭在同年11月也獲得總值85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而葡萄牙則在2011年5月獲得另一個總值780億歐元的援助。
歐豬五國- 歐豬五國(PIIGS),是某些國際債券分析者、學者和國際經濟界媒體等對歐洲聯盟五個相對較弱的經濟體的貶稱。這個稱呼涵蓋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愛爾蘭(Ireland)、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特別指各國的主權債券市場。歐豬五國最初稱為歐豬四國 "PIGS",其中" I "指義大利,後來加入了愛爾蘭。「歐豬五國」這個稱呼頗為侮辱性,因此普遍受到財經界忌諱。
日本失落一代- 2010年日本出現了「失落的一代」的名詞,作為金融海嘯後的反思。該失落的一代專指出生於1989-1992年間的年輕人,到2010年為止他們大約剛好20歲,是成年和進入社會的階段。而在2010年日本的成人禮儀式中佐世保市的成人禮會場,有一年輕人喝醉酒鬧事,正在致詞的市長就脫口而出「社會冷酷啊!守點規矩吧!」隨即成為報紙頭條,也引發了社會上對這一代年輕人的反思和「失落的一代」名詞的出現。
大致而言90年前後出生的日本青年剛好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是日本經濟崩潰的歷程,他們出生的時代是泡沫經濟的最高點還被稱為「金蛋」,但是經濟隨即反轉一落千丈,股市和房地產價值同時暴跌。當他們升小學二年級時,山一證券倒閉是傳統日本社會相信大金融機構永不會倒的神話破滅,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終身雇傭制與年功序列制的職場文化倒塌,成年的時候金融海嘯崛起和日本航空破產被接管。青年失業率更是從3.8%上升到了8.4%;經濟增長率從5.4%降至1%多;要贍養的65歲以上老人從1489萬人增至2941萬人;13.9%的儲蓄率下降至2%左右國民儲蓄枯竭。
留言列表